close
如果孩子一回到家,就是面對電視、電腦、平板,還有低頭滑著手機,在網路世界裡漫遊的父母,那麼,要求孩子遠離3C,好好專注於課業或閱讀,會不會是癡人說夢?家庭是每個人來到世界後進入的第一個場域,什麼樣的父母就會建構什麼樣的家庭,而什麼樣的家庭就會塑造什麼樣的孩子。
 

下班後是教養孩子打卡上工的開始

現代的家庭大多是雙薪,夫妻兩人都需要外出工作,很多時候工作甚至佔據了生活的大部分時間,跟上司、同事相處的時間幾乎都比家人還長。為了跟上這種快速又停不下來的步調和節奏,也為了同時關照心愛的家人,孩子誕生之後,便開始在許多家庭之外的「機構」(如:保姆家、學校、安親班、補習班……等)協助下成長與學習。夫妻下班後,把孩子接回家,打理吃食、安頓生活瑣事,尚且勞神費心,若要論及「教養」,許多人常常都有力不從心之感。

「教養」是個大命題,若要事事求好、求全,自然會覺得難以在現實生活中實踐。況且,每個家庭重視的面向不同,每對父母與每個孩子也都千差萬別,若真有一套完美的「教養SOP」,恐怕也只能滿足某些父母的需求,無法一體適用。不過,有個原則倒是所有父母們應該有所意識的——如果您想在教養孩子上著力、用心,那麼,千萬別輕忽了下班後的家庭時間。因為,下班後正是教養孩子打卡上工的開始。

 

 

有人可能會覺得,上了一天班,回到家還要教養小孩,當父母真是又累又煩。的確,誰不想在工作結束回到家後,洗個熱水澡、好好吃頓飯、癱坐在沙發上放空,然後一夜安眠呢?但既然選擇走進婚姻,扮演「父母」的角色,又期待孩子有家教、有涵養,我們可能就無法在下班回家後兩手一攤,冀望孩子在「放牛吃草」的狀態下,自然而然長成我們欣賞的模樣。所以,進了廚房就不要怕熱,否則就燒不出好菜,這是想成為廚師的人得有的心理準備。當然,在扮演「父母」的角色時,也得有承擔的自覺。

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有許多父母問我:「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而在我的兒童閱讀書寫素養班中,也有許多小朋友留意到自己的缺點是「容易分心、無法專注」。

以這個狀況為例,如果父母在教養孩子的歷程中,希望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在營造家庭的氛圍時,就得有意識地帶領孩子進入這樣的情境。不論是透過環境的規劃、佈置,或是在家庭時間中親身「示範」專注地閱讀,孩子都必須透過體驗,才能在生活中逐漸鍛鍊專注力,而此時父母就是關鍵的「引路人」。

試想,如果孩子一回到家,就是面對電視、電腦、平板,還有低頭滑著手機,在網路世界裡漫遊的父母,那麼,要求孩子遠離3C,好好專注於課業或閱讀,會不會是癡人說夢?家庭是每個人來到世界後進入的第一個場域,什麼樣的父母就會建構什麼樣的家庭,而什麼樣的家庭就會塑造什麼樣的孩子。若一對夫妻在成為父母之前有此自覺,確知自己是營造家庭、教養孩子的核心與樞紐,那麼,在下班進入家門時,就不會總是哀嘆又累又煩,他/她會感受到自己肩負神聖的使命,他/她必須手把手帶著自己、伴侶和孩子前進。

或許你會說:「當父母也太辛苦了,把小孩養大已經很不容易,可以不要再扛什麼使命嗎?」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過我想說的是,那些對於教養孩子有所意識的父母,一定會感受到生命影響生命的工程,絕對無法假手於他人,因為對孩子具有強大且深遠影響力的人就是自己。為了陪孩子在成長之路前行,身為父母也必經歷一番內、外在的蛻變,有人將之視為自我的喪失,有人卻解讀為開發了更多自我的潛能。如何看待自己在扮演「父母」角色上的意義與價值,就看從什麼角度切入。

所以,下班後,進家門前,先深呼吸一下吧!你不只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大人,你的語默動靜、言行舉止,對孩子而言都具有「引路」的作用。這項任務無比神聖,我們相互擊掌,打卡上工吧!

 

Photo By:photo-ac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arrow
arrow

    貓頭鷹親子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