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時候覺得所謂教養,是帶著孩子看見好好生活的樣貌。藉由生活中常見的食物,縱向連結相關食物,橫向連結相類似製作的食品,加入大量清晰的圖畫,大量的感官經驗、融合以簡馭繁的圖片,符合邏輯的述說方式,整合科學與人文,輕易跨領域,也示範了怎麼深入探索。
所謂教養,是父母能帶著孩子好好看見生活的樣貌,教他們用心體會與探索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Line
 

有時候覺得所謂教養,是帶著孩子看見好好生活的樣貌。

今天就帶著兩寶出門買菜,買了秋刀魚和蔬果魚肉。頭腦輸入的價值觀、信念,還有嘴裡輸入的食物,都好重要。

收到出版社寄來的這套書,我很喜歡,也覺得好用心、也很重要。

 

 

整套書分成蛤蜊、豆腐、鳳梨和柿子。四本書分別由不同的作者繪者所著,但相同的都是很用心,翻開書頁好多驚奇。

舉例來說,豆腐從「為什麼可以這麼軟?」開始。引導從黃豆到底怎麼變成豆腐的猜想:壓扁、研磨、泡水⋯⋯到豆腐的製造過程,加入鹽類或酸性物質當凝固劑,傳統豆腐或嫩豆腐,加入的不一樣,結果就不相同。

相關親戚像是油豆腐、豆乾、豆皮壽司的由來、凍豆腐、臭豆腐、豆腐乳、鹹豆漿的科學原理、豆皮、炸豆包、豆花⋯⋯都有詳盡的介紹,圖文並茂,卻又歸類統整。還加入各國豆腐的飲食特性。最後黃豆的生長歷程、大豆黑豆的比較。說真的,很多我都不知道,所以閱讀過程,我也津津有味。

藉由生活中常見的食物,縱向連結相關食物,橫向連結相類似製作的食品,加入大量清晰的圖畫,大量的感官經驗、融合以簡馭繁的圖片,符合邏輯的述說方式,整合科學與人文,輕易跨領域,也示範了怎麼深入探索。

真的很厲害!

除了《豆腐從哪裡來?》,《蛤蜊從哪裡來?》的分解圖,我才發現平常和孩子吃蛤蠣,都沒有好好觀察裡面的出入水管、斧足、外套膜等,對於採收和鷸蚌相爭、相關牡蠣扇貝孔雀蛤、蜆的比較、最年長的「明」北極蛤已經活超過600年、史前人類的貝塚⋯⋯一本書可以這樣縱向橫向的將所有相關知識,深入淺出的放在同一本書中,我實在太驚奇了!拍掌叫好!

而鳳梨和柿子,就更加發現我對這些常見水果竟然所知甚少。還好有這樣的繪本,開啟之前單學科的侷限和補足食育知識的不足,從身邊常見食物出發,可以無限連結、跨學科統整,還能建立思考的方式。

故事文學性的繪本很多,但別忘了來一套優質的知識繪本,讓孩子接觸不一樣的說明知識文體寫法,深入了解身邊常見的科學和人文吧!

 

以100% 純正知識為基底,融入獨特的跨領域敘事美學,­­

讓孩子跟在地食材交朋友,發現生活周遭的新奇與美好!­

內文圖檔

五大特色:

★啟發學習動機:以好奇心為出發點,燃起孩子探索世界的熱情

★親子共讀共學:讓知識像故事一樣有趣,邁開親子共學第一步

★跨領域知識力:整合科學與人文知識,讓孩子的學習沒有界限

★貼近日常生活:以常見食材為主題,引起共鳴並提高學習興趣

★加強圖像理解:結合知識圖解與趣味圖像,幫孩子培養組織力

 

博客來>> http://bit.ly/2NoNsSb

誠品>> http://bit.ly/2u4QQuH

金石堂>> http://bit.ly/30l9x9L

未來親子商城>> http://bit.ly/36XgXlZ

內文圖檔

《豆腐從哪裡來?》

豆腐是怎麼做的?是誰發明的?油豆腐為什麼有皮?豆乾為什麼這麼硬?凍豆腐裡面為什麼有洞?臭豆腐是壞掉的豆腐嗎?

請眼尖的小讀者跟著狐狸科學家一起做實驗,穿梭古今、進出日常生活場域與實驗室,仔細探究豆腐背後的玄機,品嘗豆腐的好滋味!

內文圖檔

《柿子從哪裡來?》

為什麼有的柿子嘗起來很澀?柿子怎麼催熟、脫澀?柿果是怎麼長出來的?柿子裡有種子嗎?柿餅怎麼做?

請小讀者跟著螃蟹與猴子一起尋著柿子的腳步環遊世界,看看有哪些國家的人愛吃柿子,聽聽世界各國關於柿子的故事。小小一顆柿子,透露萬物運行的大智慧!

內文圖檔

《鳳梨從哪裡來?》

鳳梨吃起來為什麼刺刺的?你看過鳳梨開花嗎?鳳梨的種子在哪裡?鳳梨的故鄉在哪裡?

請好奇的小讀者跟上鳳梨王子的腳步,展開一場源自西元十五世紀的世界之旅,也是鳳梨的生命之旅。旅途中偶遇的動物、植物,甚至人類,共同譜出美妙的生之樂章。

內文圖檔

《蛤蜊從哪裡來?》

蛤蜊住在哪裡?蛤蜊怎麼吃東西?蛤蜊會走路嗎?為什麼有的蛤蜊只有空殼?蛤蜊殼有什麼用處?

請小讀者跟著貪吃又好奇的蠣鷸,開始角色扮演的遊戲,有時是研究蛤蜊的科學家,有時是蛤蜊養殖戶,有時又是熱炒店老闆,這隻過足戲癮的鳥兒,最後為何抱著蛤蜊流下一滴淚?

 

Photo:Mojpe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arrow
arrow

    貓頭鷹親子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