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鳥兒的家04.jpg

今天晚上,貓頭鷹協會來了一位鳥類繪本作家何華仁老師,前些日子在「老鷹想飛」的首映會上見到他,感動他對台灣生態的付出,十多年前他來協會分享他的【小島上的貓頭鷹】時,告訴我為了觀察記錄鳥類,他計劃未來搬去宜蘭定居,後來果然成真,令我欽佩不已!他透過生態來表現台灣,他的作品【鳥兒的家】,從頭到尾所有出現的鳥類,全都可在台灣找得到;除此之外,他還準確地掌握0-2歲學語言時期的節奏、重複的特性,當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因應孩子的需求,朗讀給他們聽時,孩子就會把裡面的藍鵲、翠鳥、小鷿鷈以及封面的那隻黑枕藍鶲等名稱全記在心頭,這些小鳥,對台灣的孩子是有意義的,因為牠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等到孩子稍大,或在山上或在水邊,一不小心看到台灣藍鵲、翠鳥或小鷿鷈時,孩子將會何等的雀躍啊,這些動物對孩子的意義將會是何等深遠啊!

彩鷸奶爸.jpg

       另外,因為何華仁對夏候鳥彩鷸的長期觀察,創作了【彩鷸奶爸】為孩子娓娓道出不同於一般鳥類,卻由公鳥彩鷸爸爸負責孵蛋、育雛的故事,因為這樣的作品,才能夠引起孩子看見台灣,知道台灣擁有什麼特別之處,進而以身為台灣人為榮。


       1986年我因為到信誼幼兒圖書館當義工,開始接觸到國外的圖畫書,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莫過於那些透過圖畫書為他們的下一代展現孕育他們的繪本作家。
      在閱讀帕翠西雅·波拉蔻的作品中,我認識了猶太人的過節方式、生活點滴、從湯米・狄咆勒的故事中,我看到愛爾蘭和義大利的傳說或食物,更在艾倫・賽伊的文字中,讀到移民者的矛盾情懷,甚至許許多多的猶太裔作家,透過繪本或少年小說,為孩子說著納粹時代感人的或悲慘的故事⋯⋯


      當時,我深深感受到這些作家的用心,他們藉由一本本有趣、吸引孩子的故事,讓他們的孩子認識屬於他們的母文化,還巧妙的把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包裝在屬於他們專有的節慶裡面,像伊芙・邦婷就把愛爾蘭的聖派翠克節放進去【Some Frog】裡面,讓我們透過一個等不到父親來參加他學校活動的小男孩的橋樑書中,看到愛爾蘭人綠色的過節方式!甚至在黑人的兒童文學作品中,看到「Big MaMa」這種專屬他們的外婆暱稱。

 

       這些作品,不禁讓我想起我們這個不斷地接受各個文化衝擊的台灣,應該可以創作出一本本精彩絕倫的好故事啊!無論是寫日據時代的故事或是228故事或是新移民婚姻的故事,再再都可以用故事側寫的方式,紀錄當時的小老百姓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的生活情感,透過故事讓所有的史料有了血肉,讓我們的下一代對台灣有更真切的認識。這應該是我們所有台灣大人的責任啊!
 

阿婆.jpg

    在這樣的故事裡面,我們可以像湯米・狄咆勒把我們老祖母的地瓜、豆腐乳、滷豬腳放進去⋯⋯,也可以學伊芙・邦婷將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安排在台灣特有的節慶裡面;這樣,或許可以因為閱讀這些書,幫助我們的下一代找到文化認同的根源,進而獲得自我認同感。像是張秀毓在【阿婆的燈籠樹】和【爺爺的玻璃店】兩本書裡,不只感性地描寫出屬於這一代台灣人隔代教養的處遇,更是清晰的刻劃出因為新竹特有的九降風而吹乾的柿餅,以及過去在新竹曾經風華一時吹玻璃行業。透過這樣的作品,讓我們的孩子重新認識台灣人的生活與堅毅的特質,也可以讓外國人更加了解台灣文化,成為最佳的外交宣傳管道!

 

除了以人文作為創作素材外,感謝這兩週來,張秀毓和何華仁兩位作家不辭舟車勞頓,願意遠道至位於台北的貓頭鷹協會來,分享他們的創作歷程,也讓我們的學員看到他們是如何為台灣的孩子紀錄這塊土地,以期喚醒更多的人一起來為我們的孩子寫屬於台灣的故事!


當大人開始說他的故事,給他的孩子聽時;這兩代間的生命之河,因而有了起點,流向永不止盡的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頭鷹親子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