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貓頭鷹志工
 
   「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我看見一隻紅色的鳥,在看我,紅色的鳥,紅色的鳥,你在看什麼,我看見一隻黃色的鴨子,在看我……」

  台上的老師用充滿節奏、韻律的聲音大聲朗讀著故事。台下一對對相擁的媽媽、寶寶,身體則是隨著故事節奏自然搖擺,最有趣的是,仔細看看那個小娃娃的腳,還會不時跟著故事節奏打起拍子,這樣用全身細胞專注聆聽故事的氛圍,最是令人著迷。

 
  短短八週的現場參與觀察,我有機會可以拿著攝影機記錄每一位小娃娃聽故事最直接的反應,從鏡頭下我能夠清楚地看到每位娃娃一點一滴進步的表現:

當故事老師帶著大家一起玩「開瓶蓋」的手指謠,好多娃娃從需要媽媽牽著手協助,到可以自己獨立握著小拳頭做動作;從只是睜著大眼看老師,到可以跟著老師自信地唸出熟悉的兒謠字彙。

另外,在參與的過程中,當然不免也有很多好動的娃娃在教室裡探索、閒逛,常常需要媽媽適時地引導回座,但在一次又一次的經驗累積下,我也看到這些好動的娃娃開始將目光停留在圖畫書當中,而且願意坐下來聽故事的頻率、時間也愈來愈長,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專注力逐漸提高,每一步進展的里程都讓我深深覺得:啊!孩子你真是了不起!

  

   另一方面,因為透過素娟老師和凱音老師兩人說故事經驗的分享,更讓我學習到原來每一次的故事活動有這麼多巧妙的安排在整場活動中,老師一邊在台上說故事,一邊要敏銳地觀察台下娃娃們的情緒、反應,隨時調整故事的節奏,有時很動態,帶著家長和娃娃一起隨故事起舞;有時很靜態,用最溫柔的嗓音表現故事的氛圍,帶著大家一起融入故事的意境。點點滴滴都是需要老師們的用心、細心再加上十足的熱忱才能完成每一次的故事活動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頭鷹親子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