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李苑芳

國人,不愛閱讀?


「一個不重視閱讀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我們的知識和人性都是要在閱讀中得到教育和啟發,不讀書的民族和沒有文化的民族差別是不大的。」中國作家鄭義表示。 

《華爾街日報》〈中國在走向低智商社會嗎?〉的這篇文章也表示,高智商社會應該有思想獨立、成熟的規模化個體群,有強烈的公共意識,有創新的想法,對知識和真理的追求大於對信息的需要。

但,在全世界每人每年讀書量之資料顯示:以色列64本、俄國55本、美國50本、日本40本、法國20本、韓國11本,中國4本,而自認文化素養遠勝中國的台灣,每人每年竟然只有2本的閱讀量(2013年文化部統計報告),不到中國的1/2,未來,台灣還具有競爭力嗎?

 

國人不看書,看啥?

 

 

ㄅㄧ  ㄅㄧ  ㄅㄧ

電動門

緩緩關上

 

 是誰

 揮著指揮棒

 讓所有的人

 一起掏出手機

 一起低下頭

 一起伸出手指頭

 ~~~

 

指揮官

 什麼時候才喊停?

 讓所有的人

 抬起頭

休息一下?

  

 

(圖片來源:http://www.macroview.com.tw/mag/macroview/article_story.jsp?ART_ID=155510)

 

 

有畫面才好看


許多醫學專家紛紛提出長期盯著螢幕看,對眼睛會產生不可逆的傷害;而教育學者也對所有的父母親疾呼,不可讓孩子耽溺在手機、網路與電玩的世界裡,可是,對於這些一出生就開始接觸3C產品的新一代,透過畫面來認識世界卻是再自然不過。對他們來說,有畫面才有FU,文字,啥也沒有,沒有FU!

所以,要孩子願意看書,就得找出“畫面”來!

 

有畫面的文字


從小努力讀成語、背成語,總覺得只用短短的幾個字,就能涵蓋所有的意思是很厲害的事!可是,當我們大量的運用“簡潔有力”的字詞來描述種種情境,卻發現讀者與文字漸漸產生距離,甚至閱讀越來越沒有FU了像是「觸景生情」這四個字,對於一個生命經驗較少的孩子而言,是很難讓他透過這幾個字,產生任何畫面。所以,如何讓人在閱讀時,有如看電影般地浮現畫面,是一本好書最重要的元素,在美國作家瑞奇‧派克的《奶奶的一季大禮》裡面,就有這樣的描述:

 


在那剎那,我看到的她,成了另一個人。 她那雙老手不自覺的摀住嘴巴。她別過頭去,眼鏡下有點閃光。

 

這段話看起來是不是會湧起一絲絲“酸酸”的感覺;比「觸景生情」四個字更讓人有FU 

由於,這些文字“有畫面感”,它讓讀者在閱讀時,畫面油然而生,透過這畫面,讀者彷彿置身其間,自然就能體驗到書中角色的感受。                             

另外,日本作家湯本香樹實在《夏之庭》也有許多精采的表現:


 

山下右手緊握住刀柄,很有規則地在石板上磨起菜刀。他用左手的四根指頭壓住刀刃。他緊咬著嘴唇,顯得極為認真。「你在磨刀啊。」河邊一副很佩服的樣子。……山下稍微挪了一下菜刀的位置,又開始磨了起來。

「所有吃的東西,如果刀功不好,味道就會變差。」山下說完這一句話,就不再出聲。四下突然變得好安靜。我們所能聽到的,就是咻咻咻的磨刀聲和從院子傳來的蟬鳴。(P.97)


 

讀起來,是不是就好像親眼看到山下磨刀的樣子,甚至耳邊也響起咻咻咻的磨刀聲和喞喞喞的蟬鳴聲了。

 

連角色的外型,湯本香樹實也有具體的描寫: 

 


我和河邊靜靜地守在老人的門外。河邊墊著腳想要往裡面看,我卻不時地留意別讓自己的頭露出來。最近,我好像長高許多。像這樣每天都到牆邊站崗,就會很清楚自己的身高變化。有時,我照照鏡子,看到露出一大截的小腿和手肘,就覺得好煩。難怪,有女孩子會嘲笑我是「黃瓜」。我發現,就連臉型也在不知不覺間拉長了,尤其是鼻子。我以前的鼻子應該沒有這麼長才對。(夏之庭P.57)

 

還有,還有,連藏在內心的想法,也可以透過文字,讓讀者看得清清楚楚!

讓我們彷彿帶了一副透視眼鏡,看透書中每個角色、每件事情!(這實在很符合人類“偷窺”的個性,不是嗎?)


我們摒息看著窗戶。終於,老先生那瘦瘦的、佈滿老人斑的手露了出來。他的手微微顫抖著,看起來就像是從墓碑下方冒出來的殭屍的手。

「怎麼辦?怎麼辦?他一定是快死了。」山下維持踮腳的姿勢,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什麼怎麼辦?」

「怎麼辦?怎麼辦?到底該怎麼辦嘛!」河邊整個人僵在那裡,眼睛瞪得大大的,從喉嚨的深處發出咕咕咕的怪聲。            

河邊一副要口吐白沫的樣子,我像公雞那樣,不停地轉動著頭,卻不知是要看河邊,還是要看那殭屍般的手。(夏之庭P.76)

 

只是,我們常常會錯估孩子的生命經驗,以為孩子能看得懂文字後面所蘊藏的意義,以為一語蔽之就可讓小讀者全然領會,因而有以下的表現法:


那個死去的兒子依然占據著她的心,活生生的女兒在他面前卻視若無睹。(摘自《腹語師的女兒》/小天下)

 

雖是相似的主題,卻在另一本書的細膩描摹下,帶領讀者看出角色是如何的“依然佔據他的心”,是如何的“活生生的女兒在他面前卻視若無睹”,具體的幫助讀者理解文本所要營造出來的氛圍與情境:


你要喝茶嗎?她問。聲音異常高亢,視線停留在把手上的某件物品上。爸正趴在客廳地板,他剛才應該很急忙的打開行李,因為衣服丟得到處都是。茶壺呢?茉莉裝作沒事的問。爸的視線仍然沒有離開骨灰罈,他朝它吐了一口口水,用袖口努力擦拭金黃色的罈身,直到閃閃發亮。

(摘自《姊姊住在壁爐上》/小天下)

 

所以,若要引起孩子對閱讀的興趣,首先我們要選對書籍,要選擇能夠讓人讀到“畫面”的好書,讓聲光音效的3C世界在讀者的腦袋瓜子播放,讓孩子感受到看書有如看電影般的精采,如此,閱讀就能很有FU了,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貓頭鷹親子教育 的頭像
    貓頭鷹親子教育

    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

    貓頭鷹親子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