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Family數位好文選輯
- 2020-07-02
- 瀏覽數437
目前分類:親子教育 (59)
- Jul 03 Fri 2020 18:00
別把孩子限制住!從小讓孩子學會做決定,而且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這將影響孩子長大在工作上的態度
在美國,我常會對他們的教育觀念感到驚訝,大人會問2、3歲的小孩:「你要吃什麼?你要穿什麼?你要做什麼?」而且,他們還真的會讓小孩們照著自己的決定做。他們告訴小孩:「你要學會做決定,而且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 Jun 28 Sun 2020 19:00
做家事:善用幼兒天賦,在關鍵期教自律
把無聊的事變有趣,較能激發想做的動機;相同思考模式放到「做家事、教自律」也行得通。《未來Family》歸納出三種方法,引導孩子做家事學自律。
- 高竹君(未來Family記者)
- 2019-07-01
- 瀏覽數16,254
- Jun 25 Thu 2020 19:00
因為愛,直視死亡的母親:我拿聽診器聽他的心跳,直到最後一聲......

仔細端詳長子道瑝的遺容,護理師王侑萱難掩悲傷。但她最感安慰的,是讓孩子臨終前在最少的折磨下,驕傲地離開人世。曾千倚攝
- Jun 20 Sat 2020 14:00
擁抱我的刺蝟小孩:用溫柔和堅持,引導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 Jun 19 Fri 2020 14:00
孩子像刺蝟一樣,一副來討債或是尋仇的樣子?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混亂,爸媽請先穩住!
- Jun 18 Thu 2020 14:00
「問話都愛理不理,好像多講幾句話會噎到?我的乖孩子到哪裡去了?」當青春期風暴來臨......
- Jun 12 Fri 2020 13:00
不管是夫妻還是親子之間的相處,溝通的共同秘訣是:別只想著自己要說什麼,重點是要讓對方願意聽
- Jun 11 Thu 2020 13:00
溝通力是給孩子最好的投資!人的一生有得有失,但是有一樣東西一旦擁有,別人就無法拿走,那就是溝通能力
- Jun 10 Wed 2020 13:00
父母有這些言行容易傳達給孩子「你的價值,建立在成績上」別讓學業壓垮孩子——父母面對成績有3種重要原則
課業向來是孩子最主要的壓力與煩惱來源,《未來Family》採訪相關專家,針對三種類型的孩子彙整出重要原則,協助大人既能真正解決問題,孩子也能有內在的正向發展。
- 黃啟菱(未來Family記者)
- 2020-05-01
- 瀏覽數7,198
- Jun 07 Sun 2020 12:00
孩子學習不佳,爸爸竟說:「這孩子遺傳到他媽,鈍鈍的,她是外籍的」神老師:大人言行的最壞示範
- Jun 06 Sat 2020 12:00
交出完美作業,課堂上竟一題都不會!神老師:請放手讓孩子自己完成作業、訂正錯誤
- Jun 05 Fri 2020 12:00
放手不是放生,是給予尊重和信任,別讓過度保護和代勞,影響孩子獨立的契機
- May 29 Fri 2020 14:00
允許自己當個「不及格的媽媽」吧!不再自責,找到自己的價值,並對自己給孩子的愛產生自信
- May 28 Thu 2020 14:00
「我不會當媽媽」不要用這樣的心境折磨自己!因為你一定承擔得起這份只有你才能完成的工作
- May 27 Wed 2020 14:16
「重來一遍不丟臉,也不代表你不行」如果孩子害怕還願意嘗試,請給他大大鼓勵:這就是勇敢
真實故事主角「賴容易」的人生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他決定歸零再出發,重新設定人生,靠的不是每天感嘆和後悔,而是以勇氣與行動力去修正過去的難堪與蒼白。只要你想重來,不管幾歲都可再出發。唯有「歸零」,才可以開創新局,請勇敢吃下這碗圓夢的「龜零膏」。
- 未來Family數位好文選輯
- 2020-05-26
- 瀏覽數1,744
- May 22 Fri 2020 13:00
父母試著學習尊重子女,子女試著去體會父母背後的心意,我做我自己,你做你自己,但我們依然愛著彼此
我建議父母試著學習尊重子女、信任子女,尊重子女有他們自己認同的生活方式。當父母碎念時,子女厭煩歸厭煩,生氣歸生氣,但我建議子女試著去體會父母背後的心意。子女還是可以做自己,因為這不代表不愛父母。就算不按照父母想要的方式去做,也不代表子女就不會獲得幸福,更不代表彼此沒有情感。我做我自己,你做你自己,但我依然愛你。
- 未來Family數位好文選輯
- 2020-05-23
- 瀏覽數2,760
- May 20 Wed 2020 13:00
孩子是父母的明鏡,悲傷的經歷會複製;快樂的性格也可以世襲
- May 18 Mon 2020 13:00
孩子,這不是你的錯!每個家庭裡都有一個忍辱負重的角色,身邊的人總不斷的把情緒跟問題丟給他
- May 17 Sun 2020 14:00
下班後,才是親職工作的開始;你不只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大人,你的言行舉止,對孩子而言具有「引路」的作用
- May 15 Fri 2020 14:00
不斷被命令、否定的語句對待的孩子,會變得暴躁易怒,潛意識中也會開始不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