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0.03.16

by 小兒感染科 - 黃瑽寧 (黃瑽寧醫師(節錄自《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

146309b22665a983ec94e67e52495909-296713.jpg

不論你的孩子現在幾歲,你期待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模樣?你的教養目標是什麼?來,勇敢的寫下來。然而一但「教養目標」已經擬定,讓我提出下一個關鍵的問題:針對這些目標,是否有現成的科學研究成果能告訴我們,什麼方法會有「較高的機率」達成?

上大學的時候,每一堂課都會有個「學習目標」;在職場,我們會擬定「業績目標」。然而,成為新手父母的我們,為什麼夫妻沒有坐下來開會,討論一下未來的「教養目標」呢?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或許你會說:「我的教養目標,就是什麼都要啊!孩子要健康、要長得帥、要高學歷,又要賺大錢……。」這當然也不是不可以,但總是要條列出優先順序,以免當緊急時刻,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陷入慌亂與挫折。

我鼓勵大家在訂立教養目標時,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不要說謊。有時候,父母們會說出一些聽起來「政治正確」的話,例如:「只要孩子開心長大就好啦!」「我希望他健健康康就好啦!」結果卻潛藏了自己原生家庭的某些「暗黑版」期許,這樣很容易人格分裂。

舉例來說,有一次我主持的電視節目《愛+好醫生》,在路上街訪二十對親子。當工作人員問媽媽:「會不會在意孩子學校的分數成績?」高達十八位媽媽都表示不在意,「只要孩子認真努力就很滿意了。」諷刺的是,當我們轉頭問孩子:「你們覺得媽媽會不會很在乎,考試要考一百分?」二十位孩子全部點頭。這些媽媽們可能需要報名演員訓練班,再多加練習、練習,才能騙過孩子。

不論你的孩子現在幾歲,你期待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模樣?你的教養目標是什麼?來,勇敢的寫下來,別害羞。然而一但「教養目標」已經擬定,讓我提出下一個關鍵的問題:針對這些目標,是否有現成的科學研究成果能告訴我們,什麼方法會有「較高的機率」達成?

答案是肯定的。

 關於教養目標的研究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 Chapel Hill)曾經在一九七二至一九七七年之間,執行了一個長達四十年的世代研究。上百名弱勢兒童,從出生開始隨機分組,其中一組孩子在五歲之前,每天會有研究員家訪八個小時,教導這些社經地位較差的父母,如何輕鬆的親子共讀、跟寶寶遊戲互動等。

三十五年後,這些曾經接受幫助的孩子長大成人,平均血壓明顯較低,沒有半個人罹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反觀對照組,已經有四分之一的男性罹患代謝症候群。

如果你的教養目標跟健康相關,這裡有答案:五歲前的親子陪伴,可以讓孩子更健康。

接下來這項研究更是關鍵。二〇一六年西班牙奧維耶多大學,針對兩千名十二到十八歲「誤入歧途的青少年」進行調查。這些青少年,有一半屬於反社會人格,或者有暴力傾向,而另一些人,則是跟反社會人格的朋友混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交壞朋友」。研究者想知道,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比較容易養出誤入歧途的青少年,或者哪些孩子交了壞朋友後,容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他們把父母教養的手段分成六大類:一、溝通與交流;二、行為賞罰;三、釋放自主權給孩子;四、分享自己的經驗;五、運用幽默感化解,以及;六、情緒操弄。猜猜看,這六種親子互動,父母運用哪一種教養手段最危險,最容易教出所謂的「壞囝仔」?

研究結果發現,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情緒操弄,或者更加嚴重一點,叫做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常見的句型有:你這樣很不孝;你這樣很丟爸媽的臉;你害我血壓高;你害我昨天睡不著,吞了好幾顆安眠藥;你如果這樣對我說話,我不如死了算了;早知道不要生下你們,為了你們犧牲了我自己……等。這些句型有一個共同的意念,那就是──父母目前面臨的悲觀情緒,都是孩子造成的,所以孩子要負責好好表現,來取悅父母

大量使用情緒操弄的父母,讓孩子背負著父母的情緒操弄所衍生的罪惡感;他們面對自己人生難題已經夠累了,還要扛著家人的情緒勒索,漸漸這些孩子會變得安靜,在家裡不能說真話,不能做自己,暴躁,易怒,逐漸形成反社會人格、憤世嫉俗的個性。

因此,如果你的教養目標包括智商、情緒管理、奉公守法等,這裡有答案:陪伴孩子時,切忌使用情緒勒索的字眼。看看上面條列的六種溝通方法,還有五種可以使用啊!可以賞罰,可以分享經驗談,爸爸可以用幽默的笑話傳達意念,就只有情緒操弄不可取。

(全文請見《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親子教育
    全站熱搜

    貓頭鷹親子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