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11.15 (更新 2017.03.30)

by 張瀞文 (親子天下專特刊23期)

P1385699523093.jpg

培養國中生閱讀胃口,給適合的書是關鍵,但選書標準並非從成人的角度去看。掌握七大原則,才能挑選出真正「對」的書。

青少年不閱讀?

在升學壓力與成長難題雙面擠壓的少年時光,沒時間讀、沒心情讀,的確是國中生的共同狀態。但孩子不閱讀,有一個少被提及卻更關鍵的原因:沒有選「對」書來讀。

成人總以為,字多一點的童書,或是寫得簡單一點的成人書,就是青少年的適讀讀物,卻忽略了他的身心及認知發展有其需求。挑選青少年閱讀素材,除了「難易」,更要回應他的成長需求。

例如日本攝影家山本敏晴的攝影書《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雖然字少圖多,卻隱含著許多價值與思考,對喜歡問「我是誰?」「生命意義是什麼?」的青少年來說,就很能延伸思考,或拿來討論。

發展上,介於成人和兒童之間的青少年,脫離了「非黑即白」的童話世界,開始體會人生的矛盾與複雜。在這個快速成長的時期,青少年困惑而徬徨,對世界充滿疑問、熱切尋求自我認同、理想主義,且充滿了同情心。這色彩繽紛卻彆扭難懂的生命階段,偏偏父母和老師的影響也大不如前。

學習上,青少年的認知、推理、抽象能力都漸趨成熟,閱讀行為也比兒童時更深、更廣、更複雜。國中之後,學科的分野明顯,知識量也加深。

因此,閱讀得以扮演重要角色。

選對書,讓閱讀之於青少年成為休閒、成為樂趣、成為對話,他在過程中得以延伸視野、得到理解、解答困惑、安頓身心,開展學習領域。

 

青少年讀物的基調有其特色

為了養出閱讀樂趣,不讓閱讀和考試、說教劃上等號,為青少年而寫的讀物通常能同理他們,並回應其成長需求。因此,為青少年選書時,或可參考以下特色:

●形式類成人:有注音的書、圖畫太多或太可愛的書,青少年會覺得「那是小孩讀的!」而不願意讀。你會發現,青少年會避免選擇有注音的讀物或報紙,就算內容再優質好看,他們都不想讓別人覺得他太幼稚。

●主角以青少年為主:書中觸及問題與成人世界類似,而角色、情節、環節,卻屬青少年世界。這一類的故事特別能得到少年同理。有些父母、老師喜歡推薦自己愛看的讀物,其中可能蘊含著中年人的心境和角度,甚至有些是給父母看的教養書。少年們不是不願意讀,而是生命階段不相合,難以理解並產生興致。當然,主角是青少年,也未必就是適合的好書,還是要看主題和內容決定。

●啟蒙與成長的課題:兒童文學研究者張子樟曾在《少年小說大家讀》中指出,「啟蒙與成長」是少年小說永恆的主題。故事的主角總是在挫折中認識真實世界,在酸楚中蛻變成長。

●正向價值:青少年體會到的世界,不再是如孩童般的黑白分明,給青少年的讀物也會有許多社會的現實、世界的陰暗面等,但主角最終都因為那些痛苦、現實與陰暗的洗禮,成為更堅強的人。對於正處於人格發展階段的少年們,提供正向價值、勵志性的素材,能夠幫助他們更有力量蛻變脫殼,長成自己的樣子。

 

●貼近生活處境:抉擇善惡、體驗愛情、經歷友情試煉、面對恐懼等,都是少年小說常見素材。主角可能面對很多的困惑、不安、壓力,讓青少年在閱讀時被同理,回到自身思考,甚至透過閱讀產生「抗體」,理解生命的複雜。

引領中學生閱讀,從選書開始

提供好的、適切的讀物,是引領青少年閱讀的關鍵。為青少年選擇閱讀素材,有七個重要原則:

1 選擇適合程度可自在閱讀的讀物

能夠自由閱讀,孩子的識字量與理解量都要夠。識字量方面,讀者要能掌握約九八%的閱讀內容,才能吸收新字彙。選書時,可做「五指檢測」的測試:請孩子找書中一頁試讀,唸不出來的字以五根手指頭為限。

至於文章理解,如果可以理解九成內容,自由閱讀就不會有障礙;如果理解六、七成,則需工具書輔助,或有人指導閱讀;若理解率僅五成或五成以下,可能不適合現在的程度閱讀。

2 提供有挑戰,但不至於帶來太大挫敗的素材

這個挑戰包括用已知學習未知、挑戰既定概念等。我們總以為孩子學習時需要「我會」的成就,但是,真的讓學習樂此不疲的,是從「我不會」到「我懂了」的學習過程。在孩子既有的知識中搭起鷹架,為他挑選有難度,但能力尚可勝任的讀物,是成人的重要工作。

3 呈現多元觀點

青少年慢慢的發現世界不是那麼黑白分明,思考的面向多了。他開始問:為什麼女生要穿裙子?為什麼要撲殺流浪狗?這件事只有媽媽能做嗎?也開始明白,電視裡的新聞、書籍中的知識並非永恆不變的事實。

 

單一閱讀素材要呈現多元觀點比較不容易,僅靠廣泛閱讀效果也不好。可採用主題閱讀,針對一個議題,納入許多不同觀點的閱讀素材,不但幫助理解,也可以形成討論。

4 能夠引起共鳴

根據青少年階段的人生困擾去選書,透過閱讀形成對話,解決這些內心的疑問。例如《浴簾後》的主角江雪若,是一個剛滿十五歲、到英國求學的台灣少女,因為課業跟不上,躲在全宿舍唯一不熄燈的盥洗室裡寫作業,卻無意間聽到不少祕密。書中的友情、愛情、祕密、霸凌等議題,都是青少年曾嚮往或經歷的,容易獲得認同與共鳴。

5 文本類型要多元

跨出故事體的閱讀,擴展到議論文、說明文、詩、傳記、劇本、新聞報導等不同文體;走出文學領域,到科普、史料、知識讀本等領域。

每個人都會閱讀偏食,成人的責任是製造愉悅的狀況下,讓孩子看到更多的閱讀可能。台東縣瑞源國中的孩子們很愛看御我、蝴蝶等作家的小說,但是老師會在閱讀課提供科普文章、新聞、古典文學等文本,有學生看了〈吃粉筆可以補鈣〉一文後,大感興趣,翻出原書來看,因此喜歡上科普文章。

6 提供討論與思辨素材

常和國中老師一起合作教學的台師大特教系教授洪儷瑜觀察,「思考」幾乎是國中生學習的必要元素,「現在國中生連說故事、看電影都會睡,學習一定要深入,讓他可以思考、可以討論。」

 

許多閱讀素材不僅讓讀者和自我對話,也創造了和他人對話的機會,書籍中族群、環保、人權、性別等議題,都可以變成青少年討論的主題。例如《十三歲新娘》一書帶領讀者經歷無法想像的、深入而傳神的印度生活︱︱跟著十三歲的新娘忍受不合理的遭遇;看著她在刺繡作品上編織珍愛的回憶,並以堅毅的態度度過難關,就是討論文化、人權和逆境的素材。

7 從國中學習領域來挑選

了解國中生態的成人都明白,國中生的課餘時間,充塞著以升學、考試為主的相關活動;社會對國中生學習的認定,也還以學科學習成就為主。「這觀念那麼根深柢固,我們何不就順著這股氛圍讓閱讀進去呢?讓家長看到,閱讀學到的方法還可以幫助學科,讓它成為加乘的效果,」台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理事長、也是國中晨讀計畫協同主持人陳欣希認為,現階段閱讀要攻破國中的升學城牆,一定要與學習掛鉤。洪儷瑜也認為:「國中生不是不愛讀,是沒有時間讀。如果閱讀幫他提升了成績,他會非常高興。」

許多與國中老師長時間合作的專家都提出,課外閱讀應該補課內學習的不足,或是做為課外學習的延伸。但目前,國內並沒有這樣的書單,這也是我們希望在這本專刊中供給老師的實用資源。

身為成人、自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靈捕手,我們不免在為孩子選書時有諸多的顧慮、價值。但別忘了時時審視自己選書時的價值,是不是承載太多道德責任?是不是和青少年的生活經驗脫節?有時不妨藉由「主題書群」,帶入多元的思考,和孩子一起看見同一件事的不同切點。

 

閱讀素材再怎麼好,孩子都需要一個喜愛閱讀的成人的身影,接納他的閱讀,和他討論。感染「愛閱讀」的熱忱給孩子,這才是關鍵。

本篇文章取自於 親子天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頭鷹親子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