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了冬季溼冷沉重的寒氣,跳進落地窗的陽光送來久違的暖風。貓頭鷹協會的培訓課程,也在這個時節開始了。3/24上午的全方位說故事高手課程,邀請到了親子專家史恬老師跟大家談橋樑書。史恬老師特別指出,選擇貼近生活經驗為主題的書,相對容易產生連結,引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不只是少年小說如此,橋樑書也是。
下面節錄史恬老師上課的片段: 就以《蛇和蜥蜴~不打不相識》來說,作者非常有意思地安排了兩個角色:「蜥蜴」非常孩子氣、天真,很有自己的想法、很衝動、會想要做事;「蛇」呢,比較機靈,經常冷冷地在看事情。於是這個熱心又有點孩子氣的蜥蜴,常常做一些自以為很棒的事情,經常就會踩到蛇的痛處。
比方說,有一天蜥蜴看到蛇「呃嗝─呃嗝─」一直在打嗝。蜥蜴就問:「你怎麼了?」 蛇啞著嗓小小聲回應:「我的喉嚨裡卡了一隻青蛙。」 蜥蜴說:「喔,我知道怎麼處理了!」說完,就往蛇的背上「砰!」用力一拍,青蛙就從蛇的嘴巴飛了出去,降落在草地上,一眨眼逃走了。 蛇忍不住大叫:「啊啊啊─我的晚餐,那個是我的晚餐─」 蜥蜴說:「喔,抱歉喔,我只是想幫忙。」接著露出微笑繼續說:「蛇,你的聲音恢復正常了耶!
從上面的對話中,是不是可以感受到這隻蜥蜴有點熱心過度、搞不清楚狀況又孩子氣呢!蛇好不容易捕到一隻青蛙當晚餐,被蜥蜴這樣迷迷糊糊「砰!」的一聲就沒了、要餓肚子了。 」
其實很多小孩子也常常在做這樣的事情,像有些幼稚園大班或一、二年級的孩子(橋樑書也大致適合這個階段的孩子去閱讀)在交談上常會出現自認為很有理、表現出很懂的樣子,就像蜥蜴會覺得是在幫蛇忙,卻沒有考量到蛇的情況。
這本書把孩子之間實際生活的樣貌,還有生活中會發生的狀況,直接寫到故事裡面來,讀起來心有戚戚焉,就會越讀越上癮,孩子聽這段故事時也就可以從生活常見的對話情境中,去感覺、去對應,進而學習喔!
(其他課程精采內容,請見本會部落格:http://goo.gl/TwL1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