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 李苑芳 

身為一個推動0~18歲全方位閱讀工作的我,只要面對青少年,就會聽到他們說:「我們要聽愛情故事啦~妳下次帶愛情小說來,其他的就不用了!」 

一個正值青春期的生命,在體內賀爾蒙的催化下,生理與心理產生了急遽成長與變化,過去所熟稔的安全世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盪與衝擊;「愛情」這個新的議題突然跑進來攪局,頓時,佔據了青少年的心眼,好像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比它更重要的了!這讓原本已處膠著的戰場,頓時陷入混亂之中;即便是一個看似乖巧的孩子,只要一沾上「愛情」的邊兒,或許會在毫無預警下,使出一記出人意表之外的招數,讓父母、師長震驚不已,一時之間還真不知該如何以對呢!這期間的年輕人,「愛情」對他們而言,它有時是可以凌駕一切,是個絕對重要的元素;它總能在一個眼神、一抹微笑中,突然現身,讓人奮不顧身的躍入愛河,即便泳技不佳,有滅頂之虞也再所不惜。 

1.jpg 

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幾乎所有的成年人都經歷過這一個過程,也親身體驗過它的威力。過去,台灣的大人選擇以「隔離」的手段,來規避面對這難題;只是,事實顯示,一個從未跟異性接觸過的年輕人,比較不懂得如何跟異性相處,對未來婚姻生活的調適上,會產生較大的困難。而且,在資訊爆炸的今天,到底有什麼事情可以真的被「隔離」的呢? 

身處對「愛情」有著極大好奇與想望的年輕人,或從「網路」,或從「書報」,只要能滿足他們對愛情議題的渴求的,都是他們所搜尋的對象。一群不肖業者,有的藉由網路文學或色情書刊的方式出現,有的直接以性愛影片,熱烈的向這群賀爾蒙四處流竄的年輕人招手,以輕佻的對話和激情的畫面,掠取孩子們的目光,成為年輕人接觸性知識的主要來源,甚至成為孩子間的默會知識。在如此洪流下,作父母的我們怎能「視而不見」? 

其實,人在處於所求不滿足的當下,總會去尋求各個管道來填補缺口;而一位有閱讀習慣的人,就會透過最私密的「閱讀」,來滿足自己!既然這些年輕人對「愛情」、「性」有興趣,我們何不找些這類的書籍給他們讀?在「人的權利的沉思」這本書裡,摘錄了美國心理學大師馬斯洛高中時的日記,他敘述著他的老師「大聲的為我和威利朗讀書中有關陀斯妥耶夫斯基和妓女的部分。我感到吃驚,甚至有些震動,因為那時我在這方面的思想還非常拘謹。……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和威利把《練金術》從圖書館借了出來,也許是由於對妓女的描寫吸引了我,或者是因為利特爾(老師)對該書的好評,…從那以後,我開始讀辛克萊寫的每一本書,…」這位作家的論述,的確對馬斯洛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如果,當時這位老師,不是選讀妓女的這一段落,而是朗讀這本書最主要的議題:「揭露藝術行業的內幕」,就不一定能產生那麼大的動能,讓他們跑到圖書館去找書來看啊!更何況,孩子還能夠從閱讀,跟著書中角色一起體驗人生,從中獲得「感同身受」的生命經驗,進而找到不同的人生方向。

有些人認為「開卷有益」,只要是書,讀了就一定對人有幫助。針對這點,另一位心理學大師弗若姆就不這麼認為了,他說:「讀那種沒有藝術性、廉價的小說,是一種白日夢,不可能讓人產生創造性的回應。」因此,那些以描寫扭曲的、激情的情色故事或網路文學,到底能提供年輕人多少對人性或自我產生進一步的認識?或是讓讀者產生多少反思的空間?實在是值得商榷的。 

當我讀到《我會給你太陽》這本書時,我發現它以細緻的手法、不迴避的態度,藉由「父母親」的婚姻關係,帶著孩子深入去探究「愛情」的本質;更在「性別傾向」的議題下,讓年輕人從生理和心理層面,重新檢視、省察自我。藉由一對有如鏡像相似的雙胞胎姐弟,影射人在青春期,內心將被迫面臨與熟悉的過去切割。從中探索青少年是如何在對過去的不捨與未來的嚮往中,一次次的回頭與童年道別,一步步的向前邁進,探索「我是誰?」的生命之旅。 

愛情,是我們所不能迴避的議題,為青少年找一本與愛情相關的書,讓書引領著年輕人去思考什麼是愛情,審視自己的需求與衝動,透過自我認識與接納,打開那個潛藏於內心深處的潘朵拉(盒子),找到屬於自己的陽光與歸屬!

arrow
arrow

    貓頭鷹親子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