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母親節前夕,先預祝所有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而對於正擁有年幼孩子的母親們,筆者獻上以下短文,做為母親節的禮物,以期所有的媽媽們都能擁有愛閱讀的孩子!

1  

 

2000年左右曾志朗前部長上任後,將「閱讀」與「為孩子說故事」結合在一起,為台灣掀起一股「故事志工」的風潮;只是,由於大部分成人在童年鮮少品嘗過「聽故事」甜美滋味,只因聽到「聽故事有利於孩子的學習」,故起而效之;這一件親子共享的甜蜜時光,被某些成人視為「必須」完成的「任務」!既然將之認定為一項「任務」,檢核其成效即應運而生了,其最重要的成效,無非是要孩子能自己閱讀書籍。因此在執行時,它是有一個清楚的目的導向。

一位廿幾歲的年輕人分享了她小時候的聽故事經驗:「從小,我家的書架就塞滿一大堆的書,媽媽幾乎每天都會說故事給我和弟弟聽;記得當時我也滿喜歡聽媽媽說故事的;只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我和弟弟卻都清楚的明白媽媽說故事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我們變成為一個愛看書的人,那時候我們也都很配合的乖乖地看著他們買給我們看的書;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等到我們長大後,我變得一點也不喜歡看書,我只讀學校交代的書本,除此之外,我幾乎再也不碰課外書了。」這位年輕人的母親就是當時以目的導向執行「說故事給孩子聽」任務的父母之一。

反觀貓頭鷹協會創辦人李苑芳每每被問及:「為何妳會那麼愛看書?」她總是回答:「因為我從小聽媽媽說故事長大。」若再問:「那妳媽媽為何那麼愛說故事?」「她好像以說故事為樂,她就是愛說故事,從不管我聽得懂不懂;只要她看過的書、電影,她一概都會說給我聽。印象中,我經常在媽媽的故事中不知不覺的進入夢鄉。母親說故事給我聽這件事,似乎從未有任何目的性;我只覺得當時她講得暢快極了,我只負責張開耳朵聽就是了!」

是的,這兩者之間最大的分別,就是媽媽說故事是否具有「目的性」,以至於孩子是否能感受到那非常純粹的「聽故事」的樂趣;而這純粹的樂趣深深影響聽者對這項活動的後續反應!只可惜,許多從未體驗過這種「單純的樂趣」的成人們,在制定或執行閱讀策略時,經常忽略了它的重要性。
因此,「親子共讀」著重在「分享」氛圍的營造,而非「教導」的意義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貓頭鷹親子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