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07.07 (更新 2016.08.08)

by 程遠茜 (親子天下)

fd0f73ea5b7fd8015a346cd7ece2dd56-80923.jpg

shutterstock.com

 

虎父無犬子?文青媽媽一定養得出文青孩子?中國時報開卷版前主編李金蓮是無數好書、好作者的推手,卻感嘆自己對女兒的閱讀教育是失敗案例,因為女兒不愛看書。在看似失敗的閱讀習慣培養教育中,她找到最適合與女兒的「共讀」模式。

 

替台灣讀者選書選了二十多年,中國時報開卷版前主編李金蓮對台灣出版書市、社會閱讀風氣興衰有一套觀察和見解。她不僅替大眾推薦好書、選書單,對於女兒求學過程從學校拿回來的書單也不馬虎,仔細注意老師的選書方向與品味。如此愛書又用心的母親,談起女兒的閱讀習慣教育養成,卻不好意思的笑了起來:「我的閱讀教育是個失敗的例子!」

李金蓮試過所有的故事媽媽、故事團體教家長的方法:唸書給孩子聽、買書、逛書店、跟孩子討論書等,但她的女兒卻沒成為熱愛閱讀的人。為此,她還諮詢台灣兒童繪本閱讀重量級推手林真美:為何全做了,孩子還是長成一個不愛看書的人?林真美答覆這位很挫折的媽媽,她解釋,這些方法只是增進孩子長大成為愛書人的機率,但這不應該是成為陪伴孩子的目的,而是陪著孩子過一個有書的童年。

另類親子共讀:愛書媽媽搖身變說書人

李金蓮認真「推動閱讀」,卻一直「達不了目標」。然而在後來親子閱讀互動中她漸漸領悟,閱讀習慣養成並不是一個「目的」,閱讀是種生活。

這位母親盡力將書本、閱讀用另種的形式融進家庭生活裡,她不斷與女兒口頭分享看過的書,直到現在女兒24歲了,這樣的親子互動仍不間斷:「我的女兒一直覺得自己在『讀二手書』,而她總聽得津津有味!譬如我讀完鄭成功大敗荷蘭當年那場七十幾天的圍城戰,我就和女兒坐在咖啡店一直講這戰爭中的鬥智、鬥勇,還分享書中說鄭成功是個帥哥諸如此類的描述細節,對她而言,這樣的『讀書』方式既方便又快樂,獲得很大的滿足。」李金蓮道。

如果孩子讀不了,不要去責備他們怎麼做不來,重要的是,「讀書」是親子、家人共同的生活就夠了。「不用把親子關係弄得緊張,也別把讀書這件事情變成高高在上、一定要達成的目標。」李金蓮漸漸在「我讀了講給你聽」的親子共讀模式中,找出讓書本留在女兒的成長生活裡的方法。

因為這樣,即便女兒愛上的是肚皮舞而非閱讀,母女還是透過書本有了很多互動。「有一次她在我書架上翻到一本關於整個世界的廁所和下水道工程,她覺得好有趣拿起來看,結果那本書反而是我沒讀過的,於是,就換她講給我聽,回過來教育我啦!」李金蓮開心的分享與女兒特別的「共讀」生活。

延伸閱讀:

 閱讀習慣的養成從認識書開始

本文轉載自 親子天下

arrow
arrow

    貓頭鷹親子教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